标题:六祖惠能大师的传奇经历 内容: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唐朝岭南部人(今广东省)新州人,祖籍范阳。 父亲卢兴焯,曾是朝廷官吏,清廉正直,才华横溢,母亲李氏善良贤淑、纯洁质朴,夫妻二人生活非常幸福。 唐武德三年,卢兴焯被贬来到岭南。 几年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香气扑人,瑞相纷呈,李氏生下一个男童。 黎明时候,有两位奇异僧人来拜访,说:“昨晚出生的这个孩子和我们缘分很深,我们特意过来给他取名上慧下能。 ”父亲诧异的问:“二位从何处来? 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 ”僧人微微笑说:“此名意义深妙,惠持佛法施与众生,能作佛陀广大事业”。 说完便告辞而去。 惠能三岁时,父亲因病早逝,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靠卖柴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艰难困苦。 惠能24岁那年,有一日挑柴送到顾客的店中,碰巧有一位客人在店内诵经,他就合掌在旁边静静的听着,听着听着就感觉有所领悟。 等客人诵经完毕,他就问客人读的什么经? 客人说是《金刚经》,他急忙问:“从哪里可以得到这部经? 为何持诵此经? ”客人告诉他,黄梅县东禅寺的五祖弘忍大师,为弟子传授《金刚经》,我是从那里请来的,五祖说无论僧俗,只要精进持诵《金刚经》,就能见到自性,了悟成佛。 惠能听后激动不已,心想无论如何,一定要皈依五祖老和尚,店中有一客人,非常赞赏他的求道之心,送给他十两银子,将母亲的生活安排好。 惠能忍痛拜别慈母,怀着强烈的信心和激动的心情,经过三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黄梅。 惠能来到五祖座前顶礼,五祖淡淡的问道:“你从哪里来呀? 来这里想求些什么? ”惠能答道:“我从岭南来,不求其他,只求作佛。 ”五祖一听,这小子口气不小,看来不是凡人呀! 为了以防意外,所以就明珠暗藏说:“你就跟大众弟子一起去做事情吧。 ”惠能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念念不离福田,不知大师让我做些什么? ”五祖就把他带到磨坊,让他每日劈柴舂米,干些苦力活。 惠能日日辛苦劳作,没有一点疲倦抱怨之心,这一干就干了八个多月。 五祖要选拔继承人,传授衣钵给第六代祖师,就告诉所有弟子,每人作个偈子,当作考试了。 神秀大师为了向师父印证自己,就半夜提着灯笼跑到五祖禅房旁边,在墙壁上写下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第二天看到墙上的偈子,就当众宣布,以后大家就依照这个偈子去修行,就能明心见性,这个偈子很快就传遍了东禅寺。 惠能听到这个偈子后,知道写这个偈子的人还没见到本性,一时忍耐不住,就来到五祖禅房旁边,跟看偈子的人说:“我也有一个偈子,大家能不能帮我也写一下”(因为惠能不识字呀,家里穷的很,哪有钱读书呢)。 旁边人就讥讽他:“像你这样一个只会做苦力,大字不识一个的,难道也会作偈子? ”惠能说道:“向学大乘法要,不能轻视初学者。 往往最低劣的人,却有最高的智慧,轻慢人可是有无量无边的罪业。 ”旁边的人一听,暗自称奇,那就帮他写一个吧! 惠能马上作偈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人一看这偈子,无不惊讶赞叹,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呀! 五祖听闻此事后,唯恐他遭人嫉妒陷害,赶紧过来用鞋底把偈颂擦掉,并且告诉大家说,这个偈子还没有见性,还不行。 大家信以为真就都散去了。 但五祖心知肚明,决定传法给惠能,就独自来到磨坊,看到惠能腰上系着一大块石头正在舂米,就高声问道:“米熟了吗? ”“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筛选。 ”这时五祖就用禅杖敲了石碓三下,背着手回去了。 老和尚这一番机锋暗语,聪明智慧的惠能立刻明白,老和尚是让我半夜三更去他的禅房呀。 到了深夜三更,惠能如约而至,在禅房里,就他们师徒二人,五祖开始为惠能传授《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便大彻大悟,相五祖禀告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等于他给五祖打的一个学习报告,一篇毕业论文,五祖一看,这已经明心见性了,下面的也不用讲了。 于是将衣钵交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护己念,广度一切有情,弘扬顿教法门,使法脉相续不断。 ”为了避免惠能遭到迫害,当天晚上,五祖就让他赶紧离开东禅寺了。 为了躲避追杀,惠能藏匿在猎人队中,这一躲,就是十五年。 十五年后,大家把这件事淡忘了,他就出来了,出来就遇到印宗法师,那也不是普通人,在当时的广东一带,那也是大善知识,声望名气都很高。 在印宗法师讲经的时候,惠能坐在最后一排,前面有两个和尚在争论,因为外面旗杆上挂的幡,在风吹的时候,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 两个人谁也不服谁,惠能就到当中去调解,非常谦虚客气的对他们说“仁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两个人一下都被说服了。 这堂经讲完,印宗法师下来,就找他们三个人,你们刚才在议论什么? 这三个人就把事情原委一说,印宗感到非常惊讶,就想到第六代祖惠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就问他,你是不是六祖惠能? 惠能就承认了,是的。 衣钵呢? 衣钵拿出来大家看。 于是惠能大师就在印宗座下剃度出家,所以印宗是他的剃度师。 印宗剃度完之后,拜他为师父,这个师父是传法的师父。 慧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 他以为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光,有灯即有光,灯是光之体,这是所谓定慧一体观。 他又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 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 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 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 这就不同于北宗的教人静坐看心,以为那样将心境分为两截,不能契自心性而生智慧。 他教人只从无念著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 慧能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因此他对于当时僧俗念佛愿生西方的净土法门,另有一种看法。 他对韦刺史开示说:‘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 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 悟人在处一般。 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恭闻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 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和《什么叫修行》;才是最正确,快捷的学佛,成就之道。 发布时间:2023-06-18 07:00:0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