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荣 (乱世高僧) 内容: 昙荣 (乱世高僧)寺院里聚集着一群人,有身穿袈裟的僧人,也有没有出家的俗人。 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一位法师宣讲华严经。 法师叫灵裕,是南北朝和隋时的著名高僧,人称裕菩萨。 在听说的人中,有一个刚刚从远处赶来的年轻人。 他是特地来投奔灵裕出家的。 这个年轻人一生下来,就对佛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后来,他竟然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佛经上。 他早就想脱离尘世,遁入空门,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好的法师。 当听说灵裕法师道法高深,名振天下时,就不辞劳苦地前来拜师。 正赶法师在讲经,他就坐下来听讲。 不久,他的注意力就被灵裕法师精彩的讲法所吸引,旅途的疲劳也消失了。 法师时而剖析佛理,时而解答疑问,所讲的内容都切中佛法的幽微之义。 这个听讲的年轻人,觉得法师的每一句语都是他有所体悟,只是他还不太明白的。 他会心地微笑着,好像是进入了某种快乐之境。 法席结束。 这个年轻人快步走到灵裕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恳切地对灵裕说:大师请收入弟子! 灵裕把他扶起来,看了看年轻人那被长途的跋涉的汗水浸湿了的衣服,和他那真挚而渴望表情,就点了点头,收下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就是昙荣。 昙荣从灵裕学佛法,他先是钻研科律,接着又阅读其它佛典。 最终成为一个通晓经藏的僧人。 在周武帝灭法时,昙荣身着俗人之服,读经修持不断。 隋朝初年,佛教复兴,他依然不求显名,只是静心修持,游于自在,放弃种种贪念。 仿佛人世的沧桑,他已完全置之度外。 昙荣在四十岁时,为求至道而向西游学。 走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县)的山中,他依山建起一座寺宇,在此修炼。 很快就有人前来投他学法。 昙荣再次在荆棘丛生的地方,拓出平地,建起一座座禅房。 四周闻昙荣之名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 隋末兵荒马乱,全心学法的人生活困苦不堪,很少能有人坚守戒律的。 昙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清除乱世对人心的污染,亲自做法主,宣讲佛理,以正风俗。 每年春夏两季,昙荣为弟子们讲解大乘佛经;冬季和秋季,则领着众人坐禅修持。 昙荣所建的禅房共有四处,僧人和尼姑别院而居。 在这个乱世里,昙荣主持的寺院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规模和名声与时俱进,前来学法者,胜过从前。 一时,昙荣传法遍及晋、魏、韩、赵、周、郑等地。 在此期间,昙荣曾去韩州乡邑(今陕西东部)延圣寺设立忏悔法的法门。 当地有个刺史,名叫风同仁,一向供奉释门,世代如此。 刺史听说昙荣到此,他就把自己家传的三粒舍利子献给昙荣,让僧俗共仰。 昙荣虽年事已高,但还是亲率弟子和俗人三千,徒步二十里迎请舍利。 将舍利迎到寺中,昙荣向弟子们宣告:舍利功德无量,法力无穷,如果积累的罪业已经销尽,向佛求宝,就可以如愿以偿。 于是,每人前面放一水钵,然后焚香念诵,默默祈求。 后来,在钵中共得到舍利四百多粒。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乡邑县。 县令怕昙荣聚众喧闹不合律条,想制止昙荣的作法。 可就在当天晚上,有怪兽在县令家的庭院中吼叫不停,周围的住户整夜心神不安。 第二天早晨,县令去向昙荣悔过,跟从昙荣受了佛法。 昙荣虽然历经磨难,却坚定不移地崇尚佛法,坚守戒律。 昙荣在不惑之年,就断粒少食,极度节俭。 昙荣生性好净。 每天他都要到僧人的住处和厨房中察看,看到不干净的地方,他立刻清除。 昙荣在寺中的各房间里设一块净地,用草药薰染,除去杂味,做为用温水清洗法器的地方。 每年行忏法时,昙荣都要和弟子们先沐浴净身,然后恭敬侍立,行忏礼。 唐武德(高祖李渊年号)九年夏天,昙荣在潞城交障村宣讲佛法。 他所住的禅堂却突然塌了,但屋里的佛像和舍利却自己跳出来,散到院子当中,毫无损坏。 在贞观(唐太宗年号)七年,有个叫常疑宝的和其他几个居士,请昙荣到州府的法住寺设行方等忏法。 当时,法住寺有一个名叫僧定的沙门,诚心守戒,修持不断,功夫已达于上乘。 这一天,僧定忽然在道场看到大光明,五种彩光自上而下,明亮照耀,五色光环中有七位真佛,相貌堂堂。 其中六位佛对他说:我们是毗婆尸。 真性既是正觉,因为你的罪业已销,功德圆满,我们特地来作个见证。 但只有你的本师才能给你授记。 最后一位佛又说:我是你的本师释伽牟尼。 因你罪业已销,特来给你授记。 昙荣是你灭罪的最好机缘,他是佛中的普宁佛。 你的根本清净,以后也会成佛,名叫普明。 后来,昙荣在法住寺得病。 他在痛床上慈泪潸潸。 弟子围宗说:和尚生来德布四方,一定不会有什么灾祸,您还有什么可悲痛的呢? 昙荣答道:我的死期已近,我很遗憾不能为迷途的大众引路了。 围宗问他:为什么一定会死呢? 昙荣又说:自从佛法再度兴盛,我不曾有过一次不持戒律的。 现在病成这样子,定是我气数已尽。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昙荣在寺中圆寂。 享年八十五岁。 发布时间:2023-07-24 12:00:5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