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乾隆皇帝的脾气也太大了!
- 2025-04-19 11:35
简介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乾隆皇帝的脾气也太大了! 渐渐地很多人学习了佛法多年以后,可能可以知道贪瞋痴的意思,也会了解到因为贪念太重,对于周遭亲属物资、心爱物太过于执着..
渐渐地很多人学习了佛法多年以后,可能可以知道贪瞋痴的意思,也会了解到因为贪念太重,对于周遭亲属物资、心爱物太过于执着的关係,也知道这会变成来生沉沦的因素。许多瞋恨心比较强烈、沉不住气、容易冲动的人,他们从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也知道很可能因为脾气不好的缘故,将来也会受到三恶道的痛苦。至于愚痴,佛学的名相统称为无明,它的范围实在太广泛,众生有众生的无明,修行人有修行人的无明状态,世俗人的无明是流转于三毒之中周而復始,明明了解这些执着是阻碍解脱的根,但当境界来的时候仍旧无法破解。修行人的无明几乎在未证悟获得亲见本明(佛性)之前,几乎也都是在无明的状态,换句话说,没有超越能取和所取,进入绝对法性状态前也可说是无明的状态。
只要是众生,无论他是任何的种姓,只要有任何的情绪刺激到他潜在的贪执,就会引发瞋恨。这并非简单的接触佛教的表皮就可以确实转化,一定要面临到自身印象深刻的事物才能把习性的根去发出来。例如,清代的乾隆大帝可说是十三王朝中各方面福报最深厚,修养内涵、道德、文章底蕴最到位的一位皇帝,同时受到雍正笃信三教,从小耳濡目染,甚至要规定其做早晚课,接受禅宗几位有开悟经验禅师提点以及接触灌顶,因此可说是善根深厚,再加上他的聪明过人的智慧,他可以从一百多个皇位继承人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凡夫虽然没有办法像六祖所说的:「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为何立功课?」这必须得大智大慧的人才可以体会到恆在定中的境界和道理,一般人还是得慢慢地从妄想和转识过程中渐渐练习和修持,先从有的境界渐渐进入无有,再从无有而进入真正的真有,最后体会到真正的空性和实相的境界,到了那个时候你自己就会清楚你该如何修持观照才是正确的。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针对现代人的通病所做的简单回答中其中一小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