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仁清法师: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 2025-06-02 12:36
简介求感通为修行大障,这是答复弘一法师的书。弘一法师是近代的一代高僧,律师,专门研究戒律的,修行戒律的,印光法师给他的书信是这样写的: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这是答复弘一法师的书。弘一法师是近代的一代高僧,律师,专门研究戒律的,修行戒律的,印光法师给他的书信是这样写的: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

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这是回答弘一法师的这个书信当中说的。于关中用功,那个意思是你闭关静修,当以专精不二为主,那个意思是说关中的修持功课,要选择一个一门深入下去,就是专和精。

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那个意思是如果你那个心静了的话,和修行方法相应的话,自然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于未一之前,没有得到一心不乱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没达到一定的功夫和境界的话,先不要去执着那个神通,执着于感应。

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这时候如果有了感应,有了心得体会,那么你的心更专一,更精一。

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与我何涉?就是明镜当台,这个明镜假如在你的跟前的时候,就是说心,心得到一心不乱的时候,比喻明镜当台,遇形斯映,如果说你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镜子,一遇到一个影像,镜子跟前,影在镜子上面马上显现,一个很干净的镜子,比方说拿着花在这一晃,镜子上马上有花的影像,就是这个意思。

你达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你不求感通自有感通,不求功夫自有功夫,不求境界自有境界,那时候那种境界能指导人修行,一般没达到一定的功夫去执着追求功夫的话,就是非常容易着魔就是这个含义。

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就是心还没达到一心不乱,达到至诚志朗的候,那么你要是求感通的话,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你祈求感通的心念,那个念头,便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心。那样的话,那是一种妄念就是一种浮躁之心,容易起魔事,破坏你的清净之心,所以他的题目求神通为修行的大障。

咱们这一段时间念的这一篇一篇,全是在于净土法门当中行持和功夫境界出现了一种什么觉受,或者不同根基的人在念佛过程中对境界的祈求,应该怎么对治他。出现了这种境界你怎么去认知他,都是这样解释的。

摘自仁清法师弘法视频《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