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20)

  • 2025-07-07 14:54
简介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20)心灵健康前面讲了身体健康,现在讲心灵健康。其实就是讲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怎样建设我们的心理。心理成就的三个时期人心理要成就有三个时期..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20)

心灵健康

前面讲了身体健康,现在讲心灵健康。其实就是讲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怎样建设我们的心理。

心理成就的三个时期

人心理要成就有三个时期:任性的时期,定性的时期,见性的时期。

任性期

你没有了解佛法,或者你没有接受教育,或者你自己很情绪化,这种人是任性的。你不要以为只有小孩子任性,不是的。你是很情绪化的人,你八十岁都是任性的,这种人一定很失败的。他有什么特点呢?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完全是顾着自己的需要,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且非常情绪化,随时都晴转多云,随时就发脾气。这种人差不多是任性的人,这种人是不成熟的人。为佛弟子如果你在这个层次,你的修行就靠不住了。

任性期的人有三种:

一种是小孩子一样,不辨是非。

第二种是可以分辨是非,但是他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差,遇到这个环境就控制不住了,他就又会去犯那个过失,重复、重复又重复。

第三种是明知故犯。知道哪些对,哪些不对,但是他就是去闯红灯,就是去钻空子,像那些罪犯,所以任性期的人就很麻烦了。

其实现在的世界离婚率很高。以前的人生活很艰难,见了面就说:你吃过了吗?现在吃饭不是问题,见面就说你离婚了吗?见面就问离了婚没有,就很惨了,这个社会就全乱套了。

怎样可以让家庭比较完美,比较快乐,比较圆满?我们自己有责任的。如果我们是佛弟子,首先那个责任在我们身上。药师佛讲了三个方法你能做到,应该家庭就很快乐的。

第一个方法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你不要想去改变对方,你别指望改变你的先生,你希望他怎样怎样,他喜欢九点起床,你一定要他七点起床,不行的。他喜欢做什么,你不可以勉强他,不要尝试去改变他。任何人都不会接受另一个人的改变,除非他自己想通了,他自己决定改变,否则的话,你硬压着他是没用的。

小朋友你想改变他,想要他做什么做什么,你帮他安排好,这个星期五去学弹钢琴,明天去学画中国画,后天去学跳舞,他不接受你的,又有什么用呢?最关键的是培养他的人格,他的素质,内在的素质才是最关键的。外面用再多钱也是没用的,有什么很大用处呢?他反叛,你更惨,不喜欢你,觉得你给他的压力太大了,你不需要这样做,所以不要尝试改变对方。

第二个,药师佛讲法都是很浅的,在生活当中,任何时间你都不要批评他,不要骂他,不要说做夫妻就有资格骂他,你弄错了。谁让你骂呢?只有自己可以骂自己,不可以骂其他的人。你做夫妻都不可以,你的儿子都不可以,除非他做得很离谱,你都要很和气,慢慢地引导他。

以关心来代替指责,少点指责,多点关心;少点批评,多点包容。这样才会比较容易健康成长,少指责他,少批评他。对你先生不要经常说这又不对,那又不对。

我有一次见到一个很好笑的人,应该有一点信佛的,她当着我面前就骂:你这个小坏蛋,你不用心读书,以后你就像你爸一样没用。

这个人都不知道多愚痴,真是没智慧,一句话就骂了两个人,真是离谱。哪有这样的呢?还说是为佛弟子,你看看,不知跟谁学的,肯定不是跟我学的。(众笑)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你想你的家庭和美,你就不要指责,不要批评,多点理解他。尝试站在他的角度去了解他、关心他、理解他,这样你的家庭就很快乐的。

第三方面药师法门告诉我们,怎能样可以让家庭很圆满、很完美、很快乐。家庭很重要的,是吧?你休息的港湾,你的避风港。所以第三方面是真诚地欣赏对方,关心对方,关心每一件很细致的事情,在每一件细致的事情中间体现你的关心。

比方说,他的生日你肯定要记得,他不舒服你起码要倒杯水,不要说我们都很熟悉了,不用理你了,你自己照顾自己。不可以这样的。

人的摩擦从哪里来呢?都是从微细的事情来的。凡夫都是凡夫,他不可能样样放得开,你为佛弟子都放不开,不要说他还没学佛呢?所以在每一件很细致的事情上表现你的体贴,表现你的关心。而且很真诚地欣赏他的才能,他的才华,这样是最关键的。如果你都不欣赏他,他自己没有什么自信心,走出去更加不会给别人欣赏。互相关心、互相提供帮助,做到这三点一定很完美的。

有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有一个人他的信心不是很够,他有次就请求师父:师父,您可不可以带我到六道中间去看一看?

师父说:好。

就运用神通带他去到地狱,是比较浅地狱近边地狱。

到了这个地狱,这个地狱的众生刚好是吃饭的时间,很怪,大家围着吃饭,一边吃饭,一边打架。为什么会打架呢?因为筷子很长,约一米长的筷子,大家的菜都摆着,因为我夹菜想要送到我自己的嘴里,但是因为太长,要转一圈才能送到嘴里,所以在那个中间被人抢走,所以互相打。你为什么要抢我的?互相就打起来,又争又打,都是自己顾自己。

然后就出来,又去天堂。去天堂又是吃饭的时间,都是吃饭的时间,但是大家很和美,很和气,很快乐。一边吃饭,一边有说有笑的。也是吃饭,筷子也是一米长,但是互相帮助,我夹菜给你,你夹菜给我,主动一些,所以就很快乐。

这个是寓言,表示如果我们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关心,你的全家就生活在天堂上面。不是说你的房子装修得好象皇宫那样,就是活在天堂上面。你错了,你不开心,整天吵架,你就在地狱中间。你互相指责,互相批评,互相责怪,你生活在哪里呢?你整个家族,整个家庭都被你推向这个地狱里面去了。

为佛弟子应该要引导自己的情绪,控制好,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你可以这样做,你很开心。你就可以超越什么阶段呢?超越这个任性的阶段。

定性期

然后到心理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定性期。那时候就比较稳定。

这个世间比较成功的人,企业家也好,科学家也好,政治家也好,不管你什么也好,一个成功的人,他都比较稳重的,很稳定。情绪不会随时变化,不会波动,可以演好自己的角色,做父亲怎样做,做母亲怎样做,为人子女怎样孝顺父母,做得很如法,做得很好。而且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懂得关心别人,知道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是叫做定性期的人。

清朝末年的曾国藩,他说这个世间有四种人:

最上等的人本事很大,帮助一切众生,没有脾气,这是菩萨。

第二等的人有本事又有脾气,这是比较成功的人。

第三等的人本事很小,脾气也很小。

最麻烦最糟糕的人,你做佛弟子,如果做这种人你就很麻烦了,这种就是任性期的人,所以希望我们做一个定性期的人。

然后怎样提升自己?首先我们的追求,佛教说人的追求是三个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是物质,希望我们财富自在。怎样增加自己的福报呢?了解我们第一晚所说的就会知道了。

第二个层次,可以造福社会,帮助所有的社会大众、众生。希望你自我实现自己的才能,可以发挥出来,可以帮助众生,去到这个层面是定性期的人,看看我们在哪个层次。

见性期

第三个层次,虽然你到了这个层次比较成功,但是你还是有烦恼,所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就是见性期,要明心见性,要了解佛法,要在灵性上面求解脱。

那个时候怎么办呢?要启发自己心中本来有的智慧。在任何一个因缘中间去转变为佛法,将你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分钟都转变为佛法。

怎样转呢?了解我们所讲的文殊菩萨开智慧的方法就懂得转了,这样来提升自己,所以应该在这个层面来追求心灵的解脱。

我们整天说空。你知道怎样空吗?我们整天都念空性智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你会念,知道怎样做吗?不知道,口念色即是空,空得了吗?你拿颗菩提珠空给我看?你不了解空字的意思,你以为空是什么都没有,这些叫做空吗?不是的。

所谓的空是自由。进入空性,就是说你在任何环境下,在任何地方,你都是很自在的,很自由的。所谓色不异空,这个色是物质环境,世界,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不会绑住你的,因为你不执着,都绑不到你,人家对你好,你是自由的,你是不动心的;人家对你不好,你也是自由的。

心灵解脱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悟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讲的可以做到色即是空的状态,所以这种是要开悟,要解脱。但是我们现在听闻一下,都可以对自已有帮助。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为什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怎样可以直了成佛呢?要运用这个方法,运用这四个字:色不异空,这个色可以即是空,这样任何事情都绑不到你的。

这需要怎样做?首先来讲,要超越。已经讲了几次了,四个字:起、承、转、合。首先你要超越,你要超得过去,你才不会被它绑死,你执着你的财产,你被它绑死了。

日本有一位一行禅师,一行禅师他就讲过一句话: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有慈悲就没有冤家。你有烦恼不用去怨天尤人,不用指责别人对你不好,是自己的智慧不够。

一行禅师他有一个信徒,平时很护法,整天去看师父。有一次,信徒就愁眉苦脸来看师父,师父就问他:怎么这样?

哎,师父,你不知道啦,我破产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没办法了,我现在老婆又死了,剩下我和女儿,这个女儿只有八岁。我其它财产什么都没有了,那间房子抵押给银行了。怎么办呢?愁眉苦脸的。

禅师说:你不用担忧,有佛法就有办法。

他徒弟说:哎呀,有佛法就有办法,我没有办法,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有什么办法呢?

禅师说:你会有办法的,你有一个女儿,是吗?

他说:是, 我有个女儿。

几岁了?

八岁。

禅师说:我教你一个办法,你回去马上就向整个城市所有的人宣布,你要把你的女儿嫁给我,将你的女儿嫁给师父。

信徒说:不是吧。师父,我的女儿只有八岁。

师父说:是啊,你照这样做是没错的,我帮你选定一个日子,你向大家宣布:某月某日,这个一行禅师就来娶我的女儿。另外你准备一些宣纸,一些墨水,一支毛笔,摆在那里。

真的搞笑话,周围都传,整个城市都知道了。等到那一天,不得了啦,所以的人全部都涌进去,里三层,外三层,全部都围着那个信徒的家看热闹。看一行禅师怎样娶那个信徒的女儿。

一行禅师不慌忙,慢慢地镇定地走过去,走进去不说话,让那个信徒拿出纸、笔、墨水,开始写字了。

因为一行禅师的禅法很高明,书法都很好的,开始写字,大家一看禅师的字写得这么好就说,我请一张,多少钱?

禅师说:你随缘随意。

这样大家全部都涌过来求,拿走他的墨宝给一些钱。将所有的纸的都写完了,他的钱已经装有两个萝筐那么多。。

这个时候禅师就问:这个钱给你还债,够了没有?

信徒说:够了。

禅师说:好了,你的问题解决了,我现在不做你的女婿了,我要回寺院了。

要超越,你不要被它绑死。任何事情你过不了关的时候,你尝试一下换一个角度去看看,而且要超越的意思是你不可以钻牛角尖,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你的我执很重,你的智慧不够,你没有学会。

为什么两夫妻会争吵?你想这样,我想那样,我想看足球比赛,你想看什么连续剧《大长今》。我很喜欢看,整天守着电视机看,这样大家就争了,所以就麻烦了,为什么你只顾自己的需要,为什么只有你对,别人不对呢?你弄错了。

你有你看问题的角度,他有他看问题的方法,你有你的理,他有他的理,你不用一定要别人听你的。你做阿爸,做阿妈,都不可以这样的,不要说夫妻了。

所谓的超越就是承认多元化,承认多元文化。你有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他有他的看法,也是对的。互相包容,不要说你错我对。首先就是你错,不管你怎么对,肯定你错。你为佛弟子不可这样的,要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常见自己做得不对,别人做得对,这样才是佛弟子。这样才叫在每一个因缘中间做到超越。

第二个字怎么做呢?承担,任何现实的事情,你要勇敢地面对,跑不掉的。你以为你跑得掉吗?有些人很迷信,看风水、算命。其实你搞错了。

我告诉你,你看风水,如果帮你看的人真的是懂得,当时一段时间是会有帮助。但是你明白吗?你以为这个帮助有用吗?没用的。都是你命中注定有的,但是会通过摆布一些风水布局,将它提前吸收到现在享受了,始终是一样的总量。我们将以后的提前用了。你以为你真的是顺利很多吗?你弄错了。

我们前面讲过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这些都承认这个方法有辅助,但是这种辅助是为了你有了这些以后,尽快修好药师法,尽快用功,增加福报的总量,这些才靠得住。

所以佛教教人求,你命中本来没有的,你求得到,这些才是你真正学会了。所以我刚才说: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小人拼命去想计谋,不择手段搞来搞去,他得到的利益是他另外得到的吗?你以为他得到的是命中没有的吗?都是命中有的,提前享受了,还要减少他的福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安分守已,这样才是正确的。而且学了佛以后,要补充你的福报的总量,这样才是对的。

有痛苦你不要慌,始终你要面对,你要承担。今世你以以为你能跑掉吗?你现在不受,迟一年受,你更糟糕,为什么呢?你没有消了它,没有受了它,它不停地在生长,所以受苦是了苦,享福就是消了你的福报。

所以我们说如法供养三宝,我吃一顿饭,吃一颗葡萄,我观想首先供养三宝,任何时间都是这样。三宝吃完了给我吃,这样不用减少自己的福报。你吃一碗饭,你的福报中间就少一碗饭,但是你可以首先供养三宝,因为你供养三宝,三宝吃完了,有剩下赐给你吃,这样没问题啦,不会减少你的福报。所以要懂得运用这种方法很简单的。

但是起心动念就要注意,有些很迷信赌钱,我这一把好手气,一把赢了十万块钱。你真的好运吗愚痴呀,你以为你另外得来的吗?都是你命中有的,你提前享用了。真的命中注定属于你的。你不搞它就很平衡,很平均地慢慢给你享用,你还好呢。你搞来搞去,反而自己害自己,搬起石头咂自己的脚,世间的众生就这么颠倒,你没办法的。

所以佛陀教我们修福,不用搞这种事,看风水、算命等等。你真是很困难过不了关,就算他指导你一点点,都是为了一个帮助。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修好你的心。在我们心中去种福田,(恩田、敬田、悲田),在这个三福田中快点种福田,增加你福报的总量,你命中求不到的,现在求到了,这些就叫做有求必应。否则的话,你以为你求得到吗?不是的。

你要快点下种子,快点耕田,大家都做回农夫,做回农民好过点,不过不是种外面的田,是在心田中间去耕作,下种子,种福报,种智慧,这样就叫做承担。

你敢于承担,有福报来了不要被它迷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业障,有违缘要承担,要欢喜。你骂我,你打我,没问题,我欠你的。虽然说是欠你的,但是你就要心里平衡,不要生气,我是佛弟子,我不可以生气,你骂我、你打我,我忍住不出声,但是我心很难过。这样你还是没学会,因为你要小心,你的心整天很忧郁,你将来可能有癌症。

所谓的忍,不是说克制自己,压抑自己,不是这样的。所谓忍是转变念头,运用佛陀的智慧,教你转变念头。这个境界转不了,世界转不了,我的心转过来。

药师佛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改变态度就是改变你的命运。任何人都是这样,你改变你的看法,改变你的态度,你的命运就整个都改变了。乐观点、开心点、轻松点,这样你的身心调整在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你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这样才叫做忍。你的心很平衡,你的心真的从来没有什么,这样才叫忍辱波罗蜜月。

否则的话,你这种忍不是叫做忍。你平时不发脾气,你这些将来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所以我说如果你还没达到那个层次,你应该发脾气就发泄出去,没问题的,不要说佛弟子不可以发脾气,不是这样的,你忍不了,你转不了心,还是发泄出去好。因为你心中的怒气也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你不发出去,会伤害到你的身体,你现在不爆发,你将来就会爆血管,那个时候你就惨了。你搞得脑中风就麻烦了,你不要说师父不教你。

你一切不平的情绪全部都化解以后,剩下的是我们本来有的喜悦的心。所以我们说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会的人都口念菩提心,四无量心。怎样做?不知道。喜无量心是在这个相对的,不圆满的,有缺陷的,有坏人的,所求不是这么如意的世界中间,保持我永远的绝对的喜悦的心,这种就是叫做喜无量心,所以这样才叫做承担。

第三就是转化。这个世界转不了,我的心转变过来,我的态度转变过来。怎样转变知道吗?

你想转变自己的念头,我们说了几次,一切的佛法,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了四个字降伏自心,怎样降伏?转念,转变自己的念头,我告诉你们,你们要做到三个方面,我保证你可以转变念头。你做不到就靠不住,怎样做到三方面呢?

第一方面是要肯定自己的价值,要有自信心,要有自尊心。怎样叫自信心呢?肯定自己独特的价值。肯定的最高点是什么?就是当年悉达多太子他所说的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一般人不理解,唯我独尊,不是吧!

这个我不是指我们的身体。这个我是指佛性,我们的佛性,我们成佛的可能性,在这个世间最尊、最贵的、最重要的。可以开发我们的佛性,你就成佛了,开发不了你就是做凡夫。但是虽然你做凡夫,甚至哪怕你堕地狱,你的佛性未曾走掉,未曾失去,都在这里,不过被你的烦恼盖住了。所以你可以明白这一点:我有佛性,我可以成佛,我有成佛的可能性。这个是最高的肯定自己,自我最高的肯定:我可以成佛。这样一切我都有了,我不用求别人,自我肯定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为什么我们会不舒服,为什么我们会有负面的情绪?因为我们有所求于人。小孩子很小,想父母给些爱他,给点关心给他,如果父母不理他,就哭,就吵闹,母亲一抱着他马上就很乖地不哭了。同样的,做夫妻、做朋友都是这个问题。

你做夫妻,希望你丈夫多点关心你,多点疼爱你,得不到就很忧郁了,得不到就很难过,那个该死的是不是变心了?因为你的心有所求于人,不能肯定自己,你就难过,你就生气。所以要自己满足自己,你可以自我肯定:我可以成佛,我有成佛的可能性,我的佛性中间本来具足。六祖大师开悟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来具足了,我不用求你,任何人都不用求,自己求自己。

怎样自己求自己?启发自己本有的佛性。

乾隆皇帝有一次游江南,来到江天寺,见到一尊观音菩萨,他就去顶礼。顶礼以后一看,观音菩萨拿着一串念珠。乾隆皇帝就问住持方丈:法师啊,我们众生拿着串念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拿着念珠念谁呀?

住持答他:观音菩萨拿着念珠还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这么奇怪,自己念自己,为什么呢?

住持就答他:求人不如求已。

你求人不如求已,你满足自己,不用求人。

你求人呢?你的快乐,你的忧愁、你的情绪就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别人对你好你就开心。你老公很疼爱你,哎呀,很幸福,很快乐,很满足。他万一有一天变心了,你就惨了,你就死到地狱去。你不用这样子,一些人不可以自我肯定就很难受,我看着她就很可怜,搞得什么病都出来了。要自我肯定,我可以成佛,我用不了求你,自己满足自己,你不够,我还可以给你,我还可以帮助你。

我们要自我肯定自己,众生有需要,我尽量满足他,无条件、无私无我地去帮助他,这样才是的。

所以这些是第一个条件,你要自我肯定,你有佛性可以成佛,这是佛陀最早发布的人权宣言。为什么呢?一个人由凡夫通过了解佛法可以成佛,圆满成佛。自性中间本来有的智慧福德可以完全开发出来。

第二个条件,怎样可以转念?你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一只蚂蚁爬过去,那只蚂蚁都可以成佛,你这样肯定,就不用看它的表面,不用起分别心,不用起执着心。否则的话,你就有分别有执着,你就有烦恼了,你就没什么慈悲心,这样你就没有平等心。如果你有自信心:我可以成佛。你就可以心很清净,不会被别人破坏,不会被别人干扰。

否则的话,要不就是很傲慢:我很聪明的,我财产又比你多,我的相貌比你漂亮,又比你年轻,我什么都比你好。自我很傲慢,贡高我慢,你的心就不清净了。

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你什么都不如人,你就很难过了:为什么他这么好?我这么差?自卑心。都是因为没有自信心,不能最高肯定:我可以成佛。所以你有了自信心,这心就很清净,就不用求于人。

第二方面,如果你可以肯定: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你就有平等心。一切都是表面的,现在他做男人,她做女人,表面看来外表不一样,都可以成佛,都有佛性,心就平等了。心平等就不会起贪嗔痴,不会起分别心。

所以我们人要追求,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首先的基础是追求物质的,自己生活条件和朋友家人的生活条件好一些。跟着是精神的,可以将我的才能全部发挥出来。跟着是灵性的,可以得到解脱。怎样解脱呢?由转念起步。否则的话,你一辈子都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追求名与利。

乾隆皇帝有一次又是去了江天寺。江天寺大家知道在金山。长江中间有一个岛,他登上这个望江阁,住持陪着他,看见很多船来来往往。

皇帝就问住持了:法师,你知道吗?长江中间总共有多少只船,你知不知道这个数量?其实无量无边。

住持就答他:我知道。

有几只呢?

两只

哪两只?

一只为了名,一只为了利。

世间人忙忙碌碌都是了为名与利,往往迷失自己,迷失自己生命发展提升的方向,只顾追求名与利。其实如果你可以提升自己,你不用求名与利,比别人拼命去求还要多。所以中国有句成语叫碌碌无为。忙忙碌碌,到死无所作为,任何作为都没有,这样就死了,所以没什么成就。你得到又怎么样?别人你得不到,你死的时候还是要放下才可以,所以不用这样的。

有一位祖师说:世间的人如果他不学佛,他一辈子的传记用三个字就可以写完:盲、忙、茫。

第一个是盲目的盲,小孩子的时候不懂事,没学习,没教育,不了解,很盲目,好象一个盲人一样。

第二个是成年以后,忙忙碌碌的忙。

第三个是晚年两眼茫茫然,不知去哪里,很恐惧死亡,这个茫。

一个人一辈子都是用三个字可以归纳,可以写一篇他的传记。如果你不了解佛法就是这样的,所以要多点学习药师法门,要懂得转变自己的念头,转变自己的心,要了解自己生命发展的方向。现在我们这些人,有赚钱的方向、玩的方向、旅游的方向、求名的方向,就是迷失了生命提升的方向,不了解佛法,这样就麻烦了。

所以要有平等心,对一切众生都平等观。平等观你的心就可以转念了,任何时间、任何人都不会干扰你,不会困扰你。所以任何事情,任何境界,你转得过来就是智慧;过不过来就是烦恼,就是业障。

你以为业障在哪里?你以为业障是无形无影的?是,它是无影无踪的。但是你任何一件事情过不了关,自己绑死自己,自己执着、捆死自己,这个就是你的业障,这个就是你的地狱,所以要懂得转变念头。

第三个条件就是念无常,念无常法。你知道念无常,你就可以转念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用不着这么执着,样样都是无常的,所以要把握好每一分钟去转变念头。

《金刚经》我们人人都会念,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怎样修知道吗?不知道,不单是我们不知道,有一个德山宣鉴师,他之前都不懂的。

禅师他是四川人,专门研究《金刚经》二十年了。写了一本书解释《金刚经》,叫做《金刚经青龙疏钞》。写了很多。

刚好听到南方的佛教,有个禅师就不用执着这个文字,可以直了成佛。他就以为这些不是正法,就想去辩论。就挑着一担自己写的《金刚经青龙疏钞》来辩论。

走到龙潭禅师那里。当时龙潭禅师是一位很出名的开悟禅师。就想找他辩论。

走到那里已经是早上了,刚好差不多走到龙潭禅师那间寺院,就看到一个阿婆在卖点心。他就想化点缘,自己吃饱肚子再去寺院,就跟阿婆化缘。

这个阿婆是一个佛教徒,就问他:法师,您挑着那些是什么?

那时候他很高兴,因为他觉得:我一辈子研究的心血就是这个《金刚经》,你刚好问到,我就很高兴。就得意洋洋地回答这个阿婆:这些是我研究《金刚经》所写的解释,青龙疏钞。

阿婆说:噢,这样,法师学问很大。

法师说:是。他就很高兴了。

阿婆就请教他:我请问法师一个问题,法师如果能回答我,我的点心就随你拿,你喜欢拿多少就多少,你带走都可以。但是你答不出来,你就算拿钱买,我都不卖给你。

法师说:嘿,你这个阿婆真是的,你字也认不了几个,你可以难得了我?不可能的事,好,你放心大胆问,我马上回答你。

阿婆就问他:《金刚经》上面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法师,你到底点的是哪个心?

在场的有谁可以回答:你点哪个心?

德山禅师哑口无言,回答不了。

怎样理解这几个字?怎样理解这几层意思,知道吗?

过去心不可得,因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整天留恋它,令到你自己的情绪波动。

未来的心还没有到,未来的念头还没有到,你不要整天想着这些事情,搞得自己压力很大,很紧张。比如我们在工作单位整天想着:哎呀,将来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或者会怎样怎样。很担心,这种担心为什么呢?你的心在哪里?未来心。

现在心都是不可得,因为现在的念头,念念都是迁流不住,都过去了,快速地流走了。你不可以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才可以做到我们刚才所说的色即是空。色即是空就是这种自由的状态,解脱的状态。你才可以这样生活。然后是无住生心这个状态,活在眼前的这一刻,不可以执着。

禅师被阿婆问得哑口无言,就很惭愧。

阿婆跟着就点醒他:这样吧,你还是没学会,不是真的参透《金刚经》,这里有一位龙潭禅师,你去请教他。

果然他去请教龙潭禅师,令他开悟,他真的了解了,真的大彻大悟了。

所以我们要每一天生活在现前的这一刻,而且对一刻你都不执着,将它提升智慧,利用每一个因缘提升智慧和慈悲心。所以这样来修学,来念死无常。这个世间是无常的,我们如果可以这样做,你真的每一秒,每一分都生活在现前,而且不执着它,你一定很快乐。你没有悲伤,没有忧愁。

你为什么悲伤?你的心在过去,过去心,所以你悲伤。觉得:以前我先生对我不好,以前我的儿子不听话,不听教,我做事不顺利,所以很难受。你的心在过去。

你怎么会忧愁呢?你的心在未来,,未来没有来到你就很担心:将来不知道会发生一些什么?将来我这桩生意不知道可不可以做得成?我的儿子可不可以考得上大学?整天都操心这些事情,所以你就有忧愁了。应该生活在现前的一刻,否则的话,你就有忧愁、有悲伤。

如果你可以活在眼前这一刻,而且可以扭转它,你就很快乐。所以要念死无常,有这三个条件,你可以转变念头。

怎样修呢?怎样去念无常呢?

念身不净,念你的身体不干净的,知道我这个身体不干净的,你不要执着这个身体,不要以为这个身体就是你。不管你怎样打扮都好,都是一个会走路的厕所,你不用这么留恋,这么贪。

念心无常,我们的心,心念不停地在起心动念。这一秒你喜欢这个人,下一秒你就很恨他,无常的啦。

还有观受是苦,你所有的感觉都是痛苦。你以为这个感官的刺激是快乐的吗?不是的,都是痛苦的。你以为你的欲望得到满足,你是快乐吗?你搞错了。

佛陀打了个比方。我们凡夫因为不了解自己本来有佛性,可以成佛,所以他的心不能满足。他觉得自己样样都有缺陷,样样都不够:我也不够智慧,也不够福报,我的相貌不够漂亮,我又比不上别人年轻,我又不够什么,什么都不够。所以他的心就有欲望了。

所以这个社会,你看看比较发达的地方有哪几种多?

第一就是饭店多,不想做饭,去饭店吃。

第二就是什么多?发廊多,寻求刺激。

第三就是美容院多。

第四医院多。拼命地吃,吃了以后追求刺激,然后有病了去医院,到医院治不好就去火葬场了。一辈子就这样子,来来去去,就是去这几个地方,很迷惑,真的很颠倒。所以我们要跳出来,要超越,不可以只追求这些事情。你追求这些感官刺激有什么用?你吃饭已经吃得很饱很饱了,别人硬塞给你吃,你继续吃会怎样?苦啊。当时吃就很快乐,吃饱以后还要硬着头皮吃就很苦了。你睡眠很舒服,睡过头就很苦了。

这些事情都不是真正的快乐,这些感受是乐吗?不是的。佛陀打了一个比方,好象一个人有皮肤病,很痒,拼命地抓,暂时不痒,这叫真正的快乐吗?所以世间人所追求的感观刺激就好象这个皮肤病的痒,通过抓暂时不痒了,这种感官刺激的快乐就是这种乐,暂时止痒,你以为这些是快乐吗?

所以希望大家快点消除这些皮肤病,不是真正的皮肤病。你在外面追求欲望得到满足的这些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就是你的皮肤病了,你心中间的皮肤病,所以观受是苦。

观法无我。可以做到这个四念处,我们真是可以做到念无常。

如果可以做到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就可以转变念头。

第四就是和合。与一切人都是和合的,对一切的境界都是和合的,都是接受的。不是抗拒它,不是排斥它,也都不去追求它。随缘自在,自在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些是和合的状态,这些是解脱的圣者的状态,是色即是空的状态。

色就是物质,就是环境,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绑住我的心,都不可以令我起烦恼,就是做到我们所讲的色即是空,你被它绑死你就做不到了。所以要明白我们所讲的空性。四大皆空,整天就出家人四大皆空,怎样空法?

四大是地、水、火、风。地是坚固的,坚硬的就是地大。我们身体的骨头是地大。

水呢?身体里面有水分的。我们饮水要很注意,水对人的身体健康是很有作用的。你不要以为水不重要,小孩子生出来,身体里面90%是水;成年人70%是水;老年人身体里面50%是水,因为水少,所以就有皱纹了。

有些人做美容,你知道他做些什么?拿点面膜泥涂一涂,里面有很多水,给你的皮肤吸水就成了。这样一看,好好看,是漂亮很多了。其实是一层皮,你不用搞那么多东西,浪费了金钱,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金钱是很小的事,知道吗?

我们不需要追求欲望的满足,但是大家明白吗?主要是消除欲望,不是要消除我们的享受,大家要搞清楚。

你了解了药师法门,药师法门是很丰富的,《药师经》好象《华严经》一样。《药师经》表示佛陀的富贵,告诉我们知道怎样在人间一切都丰富。财富自在,生死自在,什么都丰富,支撑我们生命的物质都是丰富的,全部都自在的。在这个基础上面我们才去解脱,而且就在这个生活中间去解脱。

我们一直都说在家人在生活在了生死,出家人在了生死中间生活,所以很关键的。怎样去做呢?降伏你的心,不是消除你的享受,不是逃避这个社会,不是逃避这个现实,不是你做了佛弟子就不可赚钱,应该要赚很多钱,比你学佛之前赚得更多,你学佛真是棒的,真的学会了;你学佛之后跟以前没变化,你还没学会;你学佛之后反而赚不到钱,你学错了。

财富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贪求执着这个财富的心,这个欲望。家庭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执着家庭的这个心。感情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将这份感情以为是你私人的财产,以为对方是你的私人财产,你执着他这份感情的心。你很害怕,船头怕贼,船尾怕鬼这种心。因为你执着,你执着就是你的欲望。

你有感情很自然,你跟他有缘份,有缘份你就帮助他,互相帮助,就这么简单。大家开心就生活在一起,不开心就一拍两散就算了,应该这样很自在很潇洒才对。

你学佛越学负担越重,你越学越垂头丧气,越学越没精神,你学到哪里去了?其他人一看到你就说:你看那个人学佛,越学他就越没精神,越学他连笑都不会笑了。说明这个人有问题了。他学佛是不好的,一学佛就倒霉。这样你就麻烦了,谤法了。

你学佛很开心,这样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地度众生。所以要了解,要如法地向三宝学习,供养三宝,恭敬三宝,这样你是真正学会了。

所以最关键的是降伏我们的欲望,不是消除我们的享受,不可能的,应该你享受很丰富,但是你不执着它,这样才对的。所以这样来修行,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成长,走向开悟,走向觉悟,走向菩提解脱。所以我们说和合。

我今天主要说心灵的健康,希望大家可以经过这三个时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如果我们是很任性的,快点走向明心见性。你可以是见性的状态,你就很快乐,这些不用在外面求的,自己求自己,求人不如求己。为什么?不用求人,本来我自己有的。

没有学佛的人,好象初一初二的月亮一样,虽然有,但是看不到。刚刚学佛皈依的人,好象初三的月亮一样,一丝丝的月牙现出来给你看,但是你要很用功才行,否则,乌云一盖住它,就好象初一的月亮。慢慢地开发,慢慢地显出来显出来,你做了罗汉,就好象初七初八的月亮一样。你做了菩萨好象十二、十三、十四的月亮。

你成了佛陀就是十五十六的月亮,你本来有的本性就全部显现出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真正了解了,所以见性这件事又不是很难的。

我们在石龙第三晚讲了开悟的人,他一定是超越了五个误区的,比较偏差的误区可以超出来。

开悟的人他有五种境界可以判断的:资粮道位、加行道位、见道位、修道位、无学道位。

这个见道位是很关键的。你可以见道,可以明心见性,可以开悟,这些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我们说如果你是真正地见了性,可以去到这个见道位,你就超出生死轮回。因为你永远都不会迷惑颠倒,这个世界绑不住你,不管这个世界怎样都好,绑不住你的,这个世界更加污浊,所有的人对你不好,都不会伤害到你,自己保持自己,我的心灵已经自由了。

所以心灵解脱,心灵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成佛。心灵解脱的标志是开悟。你开悟了,你真的可以说我的心灵是健康的。否则的话,你没有资格说你的心灵是健康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