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
  • 中国
  • QQ
生食主义

大愿法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0)

  • 2025-07-08 12:05
简介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0)持戒修学戒、定、慧的三无漏学,首先是持戒。小乘别解脱戒重点是断我们的贪心。大乘显宗菩萨戒的重点断我们的嗔恨心。大乘密宗三昧耶戒的重点..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10)

持戒

修学戒、定、慧的三无漏学,首先是持戒。

小乘别解脱戒重点是断我们的贪心。大乘显宗菩萨戒的重点断我们的嗔恨心。大乘密宗三昧耶戒的重点是斩断愚痴的根。所以对治的重点各有不同。

所以祖师说:持戒为本,净土为归。严持戒律是根本,戒为无上菩提本。如果你不持戒,不管你怎么修学,你都很难成就的。

龙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龙前世都是很用功修行,很精进的,有神通,但是龙是畜生道。因为它持戒不是很清净,所以堕落做龙。

我们念〈地藏经〉,〈地藏经〉里面讲那些鬼王,什么鬼王什么鬼王,那些鬼王是从哪里来的?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持戒为本,净土为归,以净土为归宿,所以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是横超三界的最好方法。

观心

观心为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根本,这是修行方法的精华。

善友为依,要依止善知识,这样就可以成就。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样就可以有机会,有办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修禅定怎样修呢?你以为天天打坐就可以修禅定了吗?我每一天打坐一个小时,就这样可以修禅定了吗?六祖大师说外在你不着相,你不执着这个相,就是禅。内在你的心不动摇,这就是定。外不着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这才是真正的禅定功夫。

怎样修定和慧呢?十二个字修定和慧: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修定的方法;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修智慧的方法。

不起心、不动念,大家一定要正确地理解。不起心、不动念意思是什么?你不会被这个外面的环境所绑住,不是说你不了解它,不是这个意思。不动念那个意思是什么?六祖大师说得很清晰,禅宗修行的方法: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可以做到无念、无相、无住。

生清净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明白那个意思吗?天天都会念,六祖大量就是闻到这一句,马上他就开悟成了祖师。我们念了一百遍,一千遍都有了,应无住而生其心,你有没有开悟?你明白那个意思说什么吗?不了解,有口无心念,什么意思呢?应该不会被世间的、生灭的、虚幻的假相绑死,而生清净心,一切无住而生心,所以离开这个世间虚幻的假相,知道世间的一切相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都是随时在变化的,你不可以执着它的,你执着它都得不到,是暂时的。

大家都要明白,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你如果了解这一句,就少了很多烦恼。你现在有财产,这些财产非我所有,为我所用,我可以拿它做很多的善事,可以拿它来孝顺父母,供养三宝,好好用它,但是不执着,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样你就少了很多的烦恼。

夫妻关系再好你都不要执着,随时可能变化,说不定哪一天你先生在外面有外遇,很难说的,所以你要珍惜因缘,现在有好的缘份,你好好关心你先生,好好地照顾他,珍惜这段因缘,都是非我所有的,为我所用的。用来干什么呢?用来大家一起共修,修学佛法,大家一起共同互相支持求解脱,这是佛化家庭,是菩提眷属,这样才是真正有智慧。

否则样样都执着,你得到的时候不珍惜,整天都骂他,等他在外面有外遇了,你就很难过:想起来我恨死他了,死都不放过他。你煞费苦心都不放过他有什么用呢?你伤害得了他吗?伤害你自己。你很生气他都不知道,他照样快乐,照样潇洒逍遥,他才不管你这么多,他如果对你没感情,理都不理你,才不管你。

你自己很憎恨他,就伤害自己。你离婚三十年都不放过他,那你三十年不就在地狱中间吗?三十年都在受痛苦,你受痛苦就在地狱中间了,你以为你有这个人身,你就不在地狱了?告诉大家,你的痛苦就是你的地狱,这件事令到你生不如死,你就在地狱中间。

所以一定要有智慧,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我的清净心,任何事情都不会使我难过,任何事情我都不执着。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但是在这个相对的世界中间,如果我们有智慧,我们永远都可以保持绝对的快乐、开心,除非你没智慧。你没智慧就很难说了,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绑死你,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使你在地狱中间。

所以要解脱,所谓解,就是解开它。一条绳子绑住你,谁绑住你呢?这条绳是你自己绑住你自己,自己有贪嗔痴,没戒定慧,所以自己绑死自己,希望大家增长智慧,不要嗔恨别人。

尤其是对你先生要特别好,都是未来的佛陀,这样就好了。不要整天说我要做功课,没有时间,不理你,这样他就不高兴了。其实很简单,你每天早上早一点起床,做些功课,然后叫醒你先生一起去跑步,这样关系就非常好了,他慢慢就理解你了。

你学了佛还是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诵经做功课,别人的需要从来都不满足,你这样是学佛吗?你学佛学得这么自私,真奇怪!你没智慧,为佛弟子一定要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尽量满足他,度众生生要度自己身边的人。

有些人说;外面的人比较好度一点,我跟别人说,他就很信佛的,但是我对先生怎么说他都不听,怎么教他都不会变。是你自己没智慧,怎么可以怪别人?你怎么教他不变,不关他的事,关你的事。因为你自己做得不够好,你这样自私自利,你见哪一尊佛是自私的佛陀呢?没见过吧。

你想成佛你就无条件地关心众生,这样你就是有智慧了。你只管自己,只顾自己:我要做功课,我要打坐,我要修行,我要持咒,我每一天念这个仪轨要四个小时,你不要吵,你走开点。这样下一次你求他,他就叫你走开一点,就这么简单。

我们一定要有智慧,要善巧方便地帮助众生,这样我们才容易增长智慧,所以我们要如法修学,无私无我地去帮助众生,如果你家里的人可以度,大家都跟着你学佛,你这是个佛化家庭,这样说明你的修行还可以。

否则的话真的有问题,因为你家里的人是最了解你的,他觉得你学了佛以后没有什么改变,又没有提升智慧,又没有增长慈悲心,骂起来那么凶,你说他信佛才怪了,学佛学成这样子,一定要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才容易改变别人。你先生也好,你儿女也好,都不是你的财产,不会听你的指使。你不要说,我希望先生怎样怎样;他也希望你怎样怎样,那么大家就互相争吵,然后就打架了,接着离婚。

这个世界就这么奇怪,离婚率非常的高。以前环境比较差一点,大家首先第一件事情要吃饱肚子,所以一见面就说:你吃饭没有?现在的人一见面就改子,不是问你吃了没有,因为人人都吃饱了,而是问你离了婚没有?其实为佛弟子,如果你搞得要离婚,不是别人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希望我们千万不要想着改变别人,你绝对不可以改变别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除非他自己想改变。他不想改变,你怎么做他都不会改变,没有的,你不要硬要他改变。不要说;你是我的儿子,你一定要听我说。没用的,这不是教育儿女的方法,为人父母不会教育儿女就麻烦了。你要改变自己和多给些关心,以关心代替指责、批评,这样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是真正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是快乐的,都是自在的,有慈悲心的。有烦恼你转变不了,说明你智慧不够,你学了佛还有冤家,说明你慈悲心不够;所以我们一定要增长智慧,勤修戒定慧,要无念为宗。

无念为宗

无念为宗有两个层次,你不要以为修禅定,好象一块木头,一块石头那样,就这样坐在那里,你以为那是修禅定吗?不是的。所谓禅定,我刚才说过了。

第一个层次,保持正念,消除妄念。消除烦恼杂念,你随时可以保持正知正见。

第二个层次,你如果可以整天保持正知正见,有正念了,你的妄念从来都不起了。当我们把妄念连根拔起的时候,你的正念都消融了,因为正和邪都是相对的,你的邪念连根都斩断了,你的正念不用去保持你都可以保持了。

达到这种境界。我们禅宗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它沾染尘埃,不让它落上灰尘,这个层次是保持正念的层次。

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那种境界,就是我们讲的无念为宗,那种大圆镜智的境界,他不用刻意地保持正念,自然就有正念,这是非常高的境界。所以希望我们可以修禅定,从这个地方开始修。

修慧怎样修呢?要不分别、不执着。你有分别、有执着,你就没智慧,就有烦恼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因缘,在每一个因缘中间去修智慧。不管这个因缘是好的还是坏的,是成就我修行的,还是障碍我修行的,如果我有智慧,都不会伤害到我,所以刚才我们讲到在这个相对的世间怎样保持自己的心不受伤害,怎样保持自己的心不起烦恼,都需要智慧。所以我们要多闻法,不分别外在的假相,了解它的本质。都是一切众生,不需要分别表面的,这个人高一点,这个人矮一点;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这个人聪明点,那个人笨一点。不用分别这些的,你要了解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这样我们就会有智慧。

但是大家要明白:不分别不是说叫我们不可以判断,不可以判断你就错了,这朵花是黄色,这朵花是红色的,这种判断有没有?有的,所谓的分别就是了解对与错,但是不会被对与错所左右,所控制,这种就是不分别、不执着。如果你执着就有障碍,有烦恼了。如果你执着外面的财产,就很容易堕三恶道。

《大智度论》上面讲过一个故事,我们念《心经》,舍利子,舍利弗尊者他是罗汉弟子里面智慧第一的,但是无量劫以前他是没什么智慧。

那时他是一个农民,每一天耕田很辛苦,赚了一点点钱,又舍不得穿,又舍不得吃,一分一分全部存起来,慢慢地有了一点钱他就做了一根金条,拿了一个陶瓷的罐子装起来。

慢慢地存够了一罐子的黄金,他就很高兴,马上在床底下挖了一个坑,将那罐黄金埋下去。每一天在睡觉前都往床底下看一看,哎,那罐黄金还在。很高兴,很欢喜,心满意足地睡觉了。

从来都是很辛苦的,从来都不享受,慢慢地一辈子就存了七罐子黄金,七罐黄金都没有用过一分,很执着。

后来他死了,死了以后他不舍得那些黄金,这一辈子没用过一分,所以很怕别人偷了他的黄金,起了一个嗔恨心,马上转世投胎做了一条大蛇,就守住这间房子,所以那些人不敢进去了。

他一辈子很吝啬,一辈子一分钱都舍不得用,又不娶老婆,什么都不做,自己就把那个钱存起来,所以一个死了没人埋,而且变了一条蛇,就没人敢走过去,慢慢这个房子就倒塌了。每一天这条蛇就绕着这个房子爬一圈,爬了之后就在那埋黄金的地方上面盘着,守住那七罐黄金,就这样过了一辈子。

第二辈子那个贪心和嗔恨心,贪那个黄金,嗔恨那些人来偷来抢,都是有的,所以第二世又做回了蛇。连续做了七辈子都是蛇。

终于第七辈子觉悟过来了,他想了想:哎呀,我真是没智慧啊,你看看,为了这七罐黄金,我又用不着,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我又做回蛇了,这样辛苦。

他觉悟过来之后就爬出去,爬到大路边,刚刚看到一个人走过来,马上就叫:喂,先生。

那个人周围看一看:哎,奇怪,周围没有人,为什么会有人说话?这么奇怪?

这条蛇就主动爬出来昂起头:哎,是我在跟你说话。

那个人很害怕:是条蛇在跟我说话。

这条蛇就跟他说:你不用害怕,我想求你帮个忙。

好奇怪,这条蛇在求我帮忙,而且还会说人话。

好啊,你有什么要求呢?我怎么可以帮到你呢?

这条蛇就说:我有七罐黄金,我想将这其中的六罐子供养三宝,供养寺院,另外一罐作为报答你的,你帮我做了这件事。

他说:好啊,但是我很怕你,你是条蛇,我怎么带你过去啊?

很简单,这样吧,你去带回两个萝筐过来,一头放七罐黄金,另外一头就放我吧。我主动爬进去,那个盖子盖起来,密封起来,我绝对不会爬出来,绝对不会伤害到你。

那人说:好。

真的就去到寺院,寺院的住持、法师就帮这条蛇诵经回向,为满足它的心愿,住持就请多一些法师,然后拿着那个箩筐,每一位法师面前走一走,那条蛇的蛇头点一点,好象礼拜法师,每个法师都拜一拜。

帮他的那个人见了很感动,你看那条蛇都有这样子的善心,那我都愿意把我这个黄金都供养三宝。

你看看,起了贪念,世间财产不肯放手,将来去哪里?最好不要像蛇这样,守住你前世的财产。你再差一点就去到什么地方呢?饿鬼道、地狱道。你贪世间的财产不肯放手,将来阎罗五来抓你,你就逃不掉的,样样都不要贪。

有些人说:我很喜欢吃面包,如果有面包吃,我就多吃几个,其它东西我就不吃了。如果你一辈子都保持这种贪恋,你喜欢吃面包的这种习气,下一辈子你真的每天、每餐、每时都吃面包,你做一条面包虫,天天在面包里面。(众笑)所以要改自己的习气,什么你都不要贪,什么你都不要执着。

有些人说:世间财产我都不执着,但是我很舍不得感情,夫妻感情我舍不得。虽然我学佛,但是我先生对我很好,希望我们来生可以再做夫妻。有没有这个机会很难说。

有些人说:我对这些都不是很注重,但是我主舍不得孙子,我的孙子真的很乖。我宁愿不去西方极乐世界都不要紧,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我这个乖孙子,所以我要照顾我这个孙子。如果你有这个执着心,你执着感情你都很麻烦的。

在梁朝梁武帝时代有一位宝志国师,宝志国师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有一天他在南京一条大街上走,刚好有一户人家办婚礼,主人家很欢喜见到他,哎呀,国师真的很好运,我哪里来的运气呢,国师刚好来到,我的儿子今天结婚,无论如何请国师赏脸来坐一坐。

国师说:好。

国师恒顺众生进去了,里面摆满了很多酒席,很多人在饮酒吃肉。国师看了看,他就说了一首偈子,好奇怪啊,好奇怪,连说了三件奇怪的事,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

什么意思呢?现在办喜酒的肉,动物,都是他前世的父母眷属,做了恶业堕落到恶道,因为跟他的缘份比较近,所以才有机会被他买到,买来办酒席,所以六亲锅里煮。

猪羊在酒席上面饮酒。他现在做亲戚的人,以前都曾经在恶道中间,那个罪业消了,现在来到人道。

孙子为什么会娶祖母呢?因为祖母在要死的时候,那个乖孙子刚好两岁,祖母什么都可以放下;一切我都可以放下,都不理,但是我的孙子太小了,我死了谁照顾他呢?

临终一念,就是这个念头照顾他的孙子,所以马上就心想事成,就投胎在附近做回一个女身。怀孕怀了十月生下,比她前生的乖孙子小了三岁,因为有缘份,她前生想照顾她的孙子,所以第二世她就做了她前生孙子的妻子。

所以你不要太执着了,你执着感情就很难说了,你舍不得你的乖孙,你将来差不多,临终一念你这样的想法,你都可能有这样的机会,这样就颠倒乱套了,所以不可以执着感情,你执着感情没有智慧,什么都不可以执着。

你做功德,你修行都不可以执着,你如果修行执着都会成为你的障碍。你觉得:我修行很高。你很高吗?人有这个念头就不高了。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昨晚说的悟达国师就是因为有我相,有我慢心,执着于自己修行的功德,所以就生人面疮,所以什么都不可以执着。

有一些人很执着的,有些居士去到寺院做很小的功德都很执着,买一台风扇供养寺,那台风扇五个人买的,每一片叶子上面写一个名字在上面,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个风扇是他买的,我就很替他担心,风扇在转、转、转,他的名字跟着转,那个人身体很健康,这样转他都不会头晕?(众笑)所以不应该执着。我们那些居士做功德,有时很执着,产生很多笑话。所以不可以有执着心,有执着心你就没智慧了。大家要明白,怎样修戒定慧呢?不起心,不动念来修禅定,不分别、不执着修智慧。

这是我们所讲的第三种开发智慧的方法,就是勤修戒定慧。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Top